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全方位展現個人魅力

▼ 名人部落格

文/Lenovo全球網路行銷事業的副總裁 David Churbuck


本週名人部落格的版主:David Churbuck,個人經歷相當豐富精彩,曾經任職麥肯錫公司,協助創辦富比世網站(fobes.com),在平面與數位媒體的工作資歷超過25年。喜歡戶外運動的他,在 1988年還以划船泛舟為題出版了《The Book of Rowing》這本書。

在他創立的部落格上,文章主題分類標籤有43種,取材涉獵廣泛,從他個人的興趣、喜好、閱讀、旅行與各地見聞、日常記事,到專業領域的新聞工作、廣告、網路行銷、科技、電子商務、社群經營、部落格等等,文章總數已超過1,200篇之多,這個部落格就像是他的私人的生活與工作日記、創意點子記事本、網路使用紀錄與心得報告等等型態的綜合體,Churbuck想到什麼就寫,每篇文章或許不長,卻很能掌握時效性,為自己先留下點滴記錄再說。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寫法正是充分善用部落格即時而能快速發表的特性,無須深思熟慮反覆修改成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

那麼Churbuck寫了哪些有趣的文章呢?在開會小密技〈Meeting tip #37〉Churbuck跟我們分享了他從麥肯錫學到如何不在剛吃完午餐的會議中打瞌睡的妙招,就是讓自己說話,不管說什麼都好,諸如:「你是否想過系統化的流程來改善作業模式?」這種高明的問句。藉由發言中斷會議,然後聽聽會議主持人或提案者怎麼回答你的提問,這樣你就不會想睡了,而且其他與會者會覺得你非常認真專心。有效嗎?或許大家下次可以試試看。

Churbuck對於網路廣告的生態相當注意,在今年10月15日發表〈 The measured digital spend - investing internally〉提到,許多大型企業廣告主已經把廣告預算從電視及其他平面媒體大幅縮減,挪到網路媒體使用。廣告主發現把錢花在自家經營的公司網站可能更有效益,可以直接與潛在顧客互動,了解顧客的反應。根據統計,美國的企業主已經把將近6成的網路行銷費用保留在公司網站使用,不再透過廣告代理商、媒體企畫人員、市場調查人員的協助決策花在媒體上。這個現象值得台灣的企業主在分配廣告預算的時候好好重新盤算一番,而廣告業或媒體業者也得趕緊想辦法因應網路帶來消費環境的劇烈變化。

今天造訪的名人部落格上面,Churbuck並不打算只呈現自己在工作專業領域相關的那一面,訪客可以透過大量文章從各個角度觀察並認識他,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活生生的個人就在眼前,這對經營他的個人品牌當然大有幫助,當訪客對Churbuck的部落格有好感時,對聯想電腦也絕非壞事,企業看待專業經理人或員工個人的部落格,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想想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第252期:〈點燃你的天賦〉
oh my: 其實這一篇名人部落格從以前就覺得很有意思,現在把它放上BLOG共享 ^^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我的訊息處理生活

因為寶寶出生所以時間更顯珍貴,所以有感而發

原來我叫"人不可一日無PDA運動",後來我叫KM(Knowledge management),現在流行叫GTD(Getting Things Done),

都是在講如何處理手邊的資訊,因為有些朋友比我還不了解所以在這舉出自己的例子,

一開始是覺得東西太多記在腦袋很煩燥,所以記在PDA裡就能先全部忘掉,

而且有鑑於對傳統如電視媒體的灰心,所以用網路如一些BLOG或專門的網站做訂製的要求,這個時候google閱讀這種RSS訂閱就變得很有用,

問題來了,一天要看30篇以上的文章,就必須有技巧的處理動輒上百篇的訂閱內容,更何況平時要處理的其他訊息了,如PDA內容、工作上的溝通等等,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就先po一下基本的原則與圖片:

台灣版翻譯:
蒐集 -> 處理 -> 組織 -> 檢討 -> 行動

海外版翻譯:
收集 -> 處理 -> 管理 -> 回顧 -> 執行

工作流程圖,我叫它八塊圖:
(而這八塊,我都把它對應到自己的PDA上的thinking、PM、等等類別的檔案上)

//
最後我想說,GTD雖然是一個好用的工具,但是畢竟是工具,

以目前的時間精力,我無法做太多的研究或推薦,而且對很大一部份人來說,或許一張工作清單,就是實現GTD最好的方法;

我能做的,只有自身不斷的反覆練習與改善,,能做的,就是好好維持這個BLOG,

其它的事,交給有心人吧,在這推薦http://www.mifengtd.cn/http://www.gtdlife.cn/
*diary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超級祕書「管理」老闆的祕訣 與 七大關鍵檢視「行事曆」,成為生活效率家!與

超級祕書「管理」老闆的祕訣: 日理萬機的CEO們,到底是怎樣運用時間呢?其實,他們幕後有一群幫忙處理各種細節的重要推手,「管理」著CEO的寶貴時間及銜接流程。且讓這群超級祕書示範安排行程與省時的訣竅,也透露CEO的時間管理術!

文/祝康偉,2008年2月 Cheers雜誌

對於日理萬機的CEO而言,「時間」可說是稀有財,年薪動輒千萬的他們,若仔細計算,時間成本往往高得嚇人。
所以,如何「把時間花在刀口上」,是他們管理時間的不二法則。
到底這些大忙人有哪些獨門的撇步,不僅讓自己忙中有序,還能愈忙愈有效率?且聽3位隱身幕後的超級祕書,分享CEO的時間管理術。

搞懂一星期的「個性學」

日本知名經濟評論家中島孝志在《1週必勝術》一書中提出,一星期7天,每天都有不同的「個性」,無論是企劃、開會出差、拓展人脈,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常常會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商行董事總經理毛明宇的祕書楊逸如,對此觀點就深有同感。
她以自己老闆一星期的行程規劃為例,星期一是一週的核心,CEO通常會安排與中高階幹部的例行會議,審視上一週的營業數字,找出問題關鍵,並提出即時的改進方案。

有了星期一對公司上下通盤的了解,補足各項資訊與思索對策。準備充分,進入戰鬥狀態的隔天,也就是星期二,便是CEO向大老闆報告的最好時機。

精創科技總經理陳曉業的祕書何明俐指出,為講求精準與效率,星期一與星期三通常會安排重大決策的會議。有別 於三商行的作法,精創會將星期二刻意空出來不開會,藉這個空檔,讓與會者快速執行星期一的會議結論,並在星期三呈現補強或規劃的結果。「由於週一與週三會 議的重要,相關主管星期四、五就會開始準備星期一的會議資料,讓總經理先看過,節省會議上描述細節的時間,並及早找出錯誤,」何明俐強調。

安排餐敘有學問

利用餐敘作內部與外部的溝通聯誼,也有星期個性之分。
以三商行為例,毛明宇會以星期三為界,由於前三天公務繁忙,時間成本較高,交際以中午時間為主,對象為重要但非核心的中低階主管,在這輕鬆的一個半小時間,很快就能掌握第一線執行的狀況,也能適時給予鼓勵。

楊逸如分析,選擇中午時間溝通的好處在於,用餐的閒聊可以降低開會的嚴肅氣氛,加上下午還要上班,有了自然的時間限制,以簡餐的方式不用安排飲酒,時間運用十分經濟。

星期四、五兩天,以經營長遠的人際關係為考量,會以晚餐安排為主。

與午餐的速戰速決,晚餐時間足足多一倍,大約是3個小時,餐點中會搭配酒類,時間成本較高,重點會擺在「搏感情」,無論是重要合約的簽訂,核心幹部的感情聯繫,還是答謝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這種軟性的交誼,往往能強化平日的默契與互動關係。

別被出差細節影響時間

CEO們國外出差機會多,路途一長,大小狀況在所避免,為了讓會議或參訪時程不受耽誤,事前的預防與臨時應變的能力不可少。

楊逸如提醒,別小看機票與證照在關鍵時刻可能造成的耽誤。
以機票而言,若買的是優惠的機票,來回日期得依規定,毫無彈性,若行程得更改,臨時要從成都到上海,光是處理機票就會耗上許多時間,十分不划算。

另外,還得留意如護照、台胞證等關鍵證件的有效日期,否則急著要出國,卻為這些小事被擋於機場通關大門,意外打亂規劃好的諸多大事,延誤了龐大的商機。

何 明俐進一步提醒,為了讓這些「空中飛人」們有好的表現,提早於前晚到達,隔天開會是最好的安排,因為空出一晚,除了做旅途勞頓與時差調整,還能簡單的與相 關人員會談交誼,或在當地收集重要市場資訊,補強簡報資料。「即使當天往返,都要將到達會議場地時間提前兩個小時,以免路途中的交通狀況影響會議進行,」 何明俐補充。

閱讀省時妙招

整天被電話、會議、公文、應酬追著跑的CEO,能從忙碌中找出私人的閱讀時間,變得非常奢侈。

楊逸如分享自己觀察老闆的閱讀方法。因為三商行經營的層面很廣,從百貨到餐飲,毛明宇看的東西也很廣,像是調製咖啡、汽車、休閒方面的雜誌等等,只要目標消費群感興趣的資訊,對未來發展事業有幫助的他都來者不拒。

不但利用零碎時間,為讓閱讀更有效率,他會先從目錄、內文標題、前言以及關鍵章節的內容當中,抓住整本書核心概念,以吸收到一本書的菁華。
若在車上或飛機上看的是雜誌,會把有興趣、且日後用得到的資訊整頁撕下來,回來後歸檔,變成一個專屬自己的創意資料庫。

即時通也是時間幫手
在許多CEO眼中被視為時間殺手的MSN,對於一些善用科技的CEO,卻搖身一變成為時間管理的好工具。

(,,中略,,,)

從以上CEO和祕書們利用時間的妙招,或許可以啟發你對時間運用的省思,幫自己找到一些善待時間的方法,讓生活的品質變好,激發更多的能量!

//
七大關鍵檢視行事曆,成為生活效率家!
行事曆寫滿了事情,就表示很有計畫嗎?有了行事曆,卻還要常常翻名片和便條紙才能找到需要的資訊嗎?

七大關鍵檢視你的行事曆,是否雜亂無章、瑣碎的事太多、或是該記的沒記到,讓你的生活更有效率!

作者:江佾穎  出處:Web Only 2008/10

幾乎所有時間管理專家都會告訴你:「行事曆是時間管理的重要工具」。
超能力學堂教你行事曆七大關鍵,可以幫你掌握工作及生活節奏,讓你成為生活效率家!

關鍵一、善用代號,節省時間與空間
行事曆的格子往往空間有限,可以善用代號來節省空間,更可以省下書寫的時間。
例如「部門會議」用「部門M」表示;「行銷報告」用「行銷R」表示等,你可以發展出自己獨有的代號,但是不要太複雜,以簡潔、自己看得懂為原則。

關鍵二、順手記下相關資訊,例如客戶電話、餐廳地址
如果預計中午要打電話給重要客戶,不如在寫行事曆時一併抄下他的電話,可以避免真的要撥電話的時候,還手忙腳亂翻找名片簿。
同樣地,若與客戶餐敘,建議將餐廳訊息寫在一旁,或者直接把名片夾在行事曆本子裡。若你是習慣用電子行事曆的人,就更應該善用「備註」等功能。

關鍵三、生活與工作寫在同一本行事曆
養成在行事曆中同時記錄公事和生活事項的習慣,不要使用便條紙或紙條,因為紙條很容易遺失或遺忘。而且行事曆可以讓大小事情一目了然,就可以不必隨時惦記著哪張小紙條上面的事情還沒做、哪些電話要回、哪些家庭用品要添購等。

例如:公務會議、活動、聚會、待辦事項都應該記在同一本行事曆中,也可以同時記錄家人生日、親友婚禮、預計運動時間等生活事項。

關鍵四、每天寫出你的Big 5
你的行事曆,可以看出事情的優先順序嗎?想用行事曆掌握時間分配,就要善用80/20法則,用80%的時間先做20%重要的事。
因此,把今天最重要的五件事寫在行事曆空白處,或是用螢光筆標示,基本上只要做完這最重要的五件事,你就完成了今天的任務,其他瑣碎的事情往往可做可不做了,如此一來就能增加工作效率!

關鍵五、在每天的行事曆上寫下你的人生目標
行事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用來擬定計畫,從小計畫到人生的大計畫,都可以列在行事曆中。亨利˙福特曾說「如果將事情分成細部處理,每件事都不難」。
例如你的目標是明年通過英檢考試,或是每週運動30分鐘、定期與家人相處,就應該把這個大目標切成小目標,並且寫在行事曆裡面,天天提醒自己今天該背多少單字、本週應該撥出多少時間去運動,如此一來,你才不會因為忙碌,到了明年才後悔自己一事無成。

關鍵六、一大早就寫好你的行事曆
每天花一分鐘檢視你昨天的行事曆,再用十分鐘規劃你今天的行事曆,最後,用三到四分鐘將會用到的相關資料整理好。每天只要十五分鐘,就可以讓今天的時間都在你的掌握中,若是能前一天就寫好行事曆,當然更好!
但是,每天總會有些突然來的電話、訪客干擾你的計畫,因此要留給自己彈性的時間,寫得分秒不差的行事曆,就會缺乏應變的彈性,只會讓你執行起來感到沮喪而已。

關鍵七、最後,最重要的是「持續
行事曆不只能幫你掌握工作,更能幫你規劃生活,但是有毅力每天寫行事曆不容易,只要你每天持續規劃行事曆、確實執行,就能漸漸抓出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節奏,徹底找出時間的小偷,成為生活效率家!

oh my: 而行事曆,GTD的David Allen說,要視為聖地 ^^,任務放上了就要完成~

希望這兩篇 一周工作安排方式與行事曆要點,能夠幫助大家~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向擅长讲故事的人学习高效学习的方法


讲故事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能力。你不仅要讲的准确,而且需要生动的描述。无聊的、过于复杂的或难于理解的隐喻会使一次想象力的旅行变成毫无生命力的陈述。

你也许从来没有特意想过学习和讲述故事之间的联系,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你需要用生动、好记而且感性的方式描述信息。通过有趣的隐喻,可以更牢固的记住知识点。否则,它们会变得十分干涩,而碰巧你又懒得再想,它们就很快从你的耳边溜走了。

隐喻与整体学习

一段时间以前,我提到过我如何通过整体学习,耗费很少的精力就能在课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我现在的GPA在A到A+之间。而且很多次期末考试,我都是用不到十五分钟粗粗的扫过要点,随即走进考场。

整体学习所基于的原则是学习的整体性,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当知识点之间互相连接起来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容易记忆。如果你对同一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联想,那么就算你忘记了其中一个,也可以想起你需要的信息。

擅长讲故事的人所掌握的隐喻的艺术,对于整体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要一想到数学概念就联想符号和等式,若是将它们与现实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会更容易记忆。在你所学的科目上,试着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使用强大的隐喻方法,连最枯燥的科目的内容也能牢牢记住。

如何创造好的隐喻

之前我宽泛的写过关于整体学习与隐喻方法的文章,收到了一些评论,问我如何寻找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以及一些其他科目有关的隐喻。这些问题本身就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会有一种通用的隐喻,适用于任何一门科目,而一旦找到这个完美的隐喻,就可以用它来解释一切了。

擅长讲故事的人都明白,不存在完美的隐喻。但是的确有好的描述方法。因此我特意在这个子标题上用了“创造”这个词。把好的隐喻同要记忆的信息相联系起来,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就像你在讲述一个故事一样。

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进你的隐喻,提高思考的能力。想出一种隐喻并不像它听起来那么难,但是仍然需要你舍弃寻找完美描述方法的企图,而是尝试更多的、简单的想象。下面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在你所学习的科目上,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 把一个特征分离出来,单独考察。小说家经常会选出一个人物单独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对之进行描述。尝试把一个人的整体全部呈现出来,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同样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你应该挑出单独的一个小的公式、概念或系统,从它开始,创造隐喻。
  • 力求生动。下面这两种描述哪个会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她觉得很冷”——或者——“她感到如同被风用冰冷 的小牙齿不停的咬噬着。”寻找隐喻时,视觉上的冲击会比追求过分的准确更为重要(至少在开始的阶段是这样)。你可以在随后解决那些错误的隐喻所引出的问 题,但在一开始,则应该保证,你的隐喻在整体上是合格的。
  • 数量胜过质量。有十个隐喻来描述同一个话题,会大大胜过只有一个绝好的隐喻。有越多的方法去描述同一样事物,你就会在大脑里创造出越多与之相关的联系。联系越多,就越容易记忆。
  • 画出草图。如果对你来说,找到个隐喻很难的话,那就找张纸,着手把相关的概念画出来。画出一个哪怕是粗糙一些的图解,也会让你更容易的找到可能的模型或隐喻。
  • 十岁法则。问问自己,是否能向一个十岁的孩子讲明白你的隐喻。如果答案是“不能”,那就要重新改进,直到使它更加生动且容易理解。你的目标是通过隐喻,使一个抽象而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
  • 过程接在一起形成故事。如果你要学的是一系列的步骤或一套程序,那么就用个故事。程序是机械的,而故事却是人性化的。计算机算法或者化学反应这样抽象的过程可以设想成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人的大脑构造使得人们能够容易的理解极复杂的人类之间交互,所以大可把这种能力也用在非人类型的交互上。

发展你的隐喻

你觉得你跟莎士比亚比起来,谁能即兴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故事呢?尽管他老人家已经过世几百年,但能够看到,他在有生之年里创造出了很多很多的隐喻。这些,使他最终成为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

如果想通过使用隐喻来缩短你的学习时间,同样需要你的反复实践。你需要培养一种习惯,为知识点寻找合适的隐喻。如果你对在学习中培养讲故事的技能很感兴趣,那我建议你在真正使用它之前,先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下面这个短暂而简单的练习:

  •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每天一次,拣出你的学习中遇到的至少一个知识点、公式或概念。
  • 把知识点写在纸上,将它分解,直到能够你能够清楚的看清它的面目。
  • 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试着想象出尽可能多的隐喻,去描述这一知识点,或它的某一部分。记下你总共花去的时间。

重复这样的练习来提高你的能力,使自己最终能够很自然的为新的知识点想到与之相适合的描述或图像。当一遇到知识点,相应的隐喻就能够自动的跳出来,记住这个知识点就变得很容易了。

原文:What Storytellers Can Teach You About How to Learn Faster - lifehack.org
译者:灵渐川(GTD翻译小组核心成员)

oh my: 要擺脫看心情說故事的弱點,不過要看場合啦 ^^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打破「找藉口」文化


作者:
吳韻儀  出處:天下雜誌 390期 2008/01

面對創新與改變,組織要如何打破找藉口文化?經理人要如何避免不知不覺地陷入找藉口的習慣?

新的一年正式展開了。今年,絕對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全球化的浪潮,不知道又將掀起什麼波瀾,崛起的新興市場,又將改寫什麼規則。

創新,是絕對不可缺的;改變,是應該要立即展開的。但是,站在組織中,每當提出改變,最大的挑戰卻變成面對各單位接連丟出的質疑:「以前就試過行不 通了,又要再做一次?」、「這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到吧?」、「我們有那樣的經費與資源嗎?」、「我們已經被現在的工作綁死了,誰做得到?」

這些問題、這樣的情況,相信你一定也不陌生。難怪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費佛(Jeffrey Pfeffer)談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找藉口」好像取代了解決問題,變成了主管的新條件一樣,「這是很危險的。」

當各單位主管不斷提出理由、組織默許找藉口的風氣,企業不只無法改進,甚至可能全盤輸給願意不斷努力戰勝種種挑戰的企業。畢竟,「顧客選擇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藉口的企業,」費佛提醒。

找藉口文化扼殺組織動力

但是,組織要如何打破找藉口文化?經理人要如何避免不知不覺地陷入找藉口的習慣?最簡單的當然就是「不要接受該做而未能做的理由,」費佛指出,不論是對同事、或是對自己都是如此。原則很簡單,大家都能了解、也沒有人會反對,難的是要做到。

經理人的一大問題,就是「工作習慣與理解的原則不一致,」最近新出版的《杜拉克的課堂日記》(A Class With Drucker)作者柯漢(William Cohan)指出。柯漢是杜拉克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班畢業生,也是戰役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飛官,他將在杜拉克課堂上的點點滴滴,歸類整理為經理人可以自修的 管理學手冊,隨時翻閱,就像走進杜拉克的一堂課,聽他提醒管理的重要關鍵。

「聰明的領導人不僅謹記在心,而且身體力行,」柯漢觀察許多來向杜拉克請益的學生與企業領導人發現。要把不找藉口、不接受藉口的認知變為習慣,身體 力行,第一步,要從問問題開始。柯漢記得有人問杜拉克,「領導人成功的祕密是什麼?」「沒有祕密,」杜拉克回答,「只需要問對問題。」

許多改變的提議一出,就被排山倒海的質疑淹沒;或是情況驟變,大家就手足無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先陷入「如何做」的細節,用行之有年的做法證明新的提議行不通、以過去的經驗認為挑戰難以克服。

「杜拉克教導經理人的核心,不是如何做(how to do it),而是要做什麼(what to do),」柯漢指出,杜拉克總是提醒大家要找出問題的源頭、核心,不要急著跳到做法、解答。尤其,很多根據過去經驗得到的判斷、做法經常是錯誤的。

不論是聽到別人說、或是自己心裡浮現:「我們向來是……」、「大家都……」這樣的句子,就要習慣問:「這是怎麼來的?根據什麼基礎得到的結論?」挖出源頭,大家就會看到情況早已改觀,應該思考不同的選擇。

「杜拉克總是把大家拉回策略問題,」柯漢認為,不要先陷入「戰術問題」。

但是要經常把自己拉回思考策略,需要時間,需要了解大環境變化。在忙碌的工作中刻意創造留白,是柯漢在杜拉克身上學到的自我管理技巧。

柯漢回憶,杜拉克每天手邊都同時進行幾件不同的工作,讓自己同時暴露在不同的刺激中,而且,他不怕被打斷。每當有學生突然造訪,杜拉克都把它當作是 轉換休息的時間,也從學生的討論或聊天中,接收各種不同的資訊,讓原本專注在特定主題上的心智,稍微放鬆休息,也保持對環境的敏感。

許多杜拉克的學生受了他的影響,也開始在工作中刻意留白。柯漢每天一定花半小時,閱讀、或是與不同領域的人,聊商業經營以外的話題。

展現說到做到的決心

不論做什麼,除非主管自己全力投入,否則很難要求大家全力以赴。只有主管自己有使命必達的決心與習慣,帶著部屬一步步達成目標,大家才會真心相信所定的目標就是目標,絕對不是喊個漂亮口號虛晃一招而已。

如何把自己的決心表現在日常的行動中?柯漢建議:

一、盡可能面對面地與大家溝通自己的目標與決心,親身說明的力量,大過一切。

二、公開說出目標,讓大家都成為督促自己必須做到的力量。

三、不論用爬的、用飛的、用鑽的,就是要做到。只有做到,才能建立信任。

不要再有藉口,從這一刻就開始。


oh my: 的確,方法總比問題多,我們就是要找出在現狀下,即使是困難重重的現狀下,也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就像舅用鎢鋼刀片行業的話講: 一般是機器要去配合刀片的要求; 但如果機器無法達到要求,就要求我們的刀片去配合機器。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你的未來,決戰「早晨」 與 大老闆的6個「自律」祕訣

大老闆的6個自律祕訣

作者:楊淑娟  出處:天下雜誌 343期 2006/03

相關關鍵字:超能力學堂/時間管理/名人讀書會

坐擁半壁江山的明星CEO們時間有限,卻能運籌帷幄、日理萬機,還可以享受生活,他們在生活上有哪些自律祕訣,能讓他們輕鬆完成拚戰任務?


他們跟我們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天被會議、專案追著跑,電話、E-mail沒有停過,永遠有忙不完的事。

但是他們卻有辦法氣定神閒地回家吃晚飯、陪家人,常常繞著地球飛也一樣神采奕奕,更不要說管理全世界最大的幾個企業,日理萬機之餘還能講求身心靈的平衡自在。

這些商場的一級戰將在《BusinessWeek》、《Fortune》以及《華爾街日報》、《高速企業》等媒體上披露他們拚戰、自律的祕訣。

祕訣1:一日之計在於晨

這些執行長級的明星們幾乎都有一樣的習慣,那就是早起,而且是非常早。

星巴克咖啡的總裁蕭茲、法國雷諾與日本日產汽車的執行長高森、寶鹼的執行長賴夫里都是五點多就起床,思考、看報、聽各地的業務簡報,然後在電話蜂湧而來之前就進辦公室處理公務,因為這樣不受打擾,思考與工作都事半功倍。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長葛洛斯甚至每天四點半就起床,不到六點就進辦公室。如此一來,身處美州西岸的他才能及早接收當天東岸上午八點半(西岸五點半)宣布的種種經濟指標,早一步因應投資策略。

也因為他們早起,更早開始、更有效率地工作,所以多半可以在七、八點就回家吃晚飯、陪家人與休息。

清晨的黃金時光除了掌握工作先機,也要攝取高纖元氣食物。賴夫里就特別強調飲食對工作績效的重要,他的早餐包括一杯蔬果汁、半個培果麵包以及一杯優格。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剛卸下美國聯準會主席重任的葛林斯班,他的早餐是一碗燕麥粥和一杯無因咖啡。

祕訣2:要靜也要動

跟多數忙碌的上班族大不相同的是,他們再忙也會撥時間運動,並且靜下來獨處。

每天上午八點半到十點,葛洛斯都拋下緊迫逼人的數字與投資,到辦公室對街的健康俱樂部運動與做瑜珈。這是他的「天堂」,遠離噪音、辦公室、交易以及彭博資訊網上的種種數字,「腦中一些重要的燈泡會突然亮起來,這是我一天中最珍貴的時光」。而且,有許多好點子就是在這個天堂時間、葛洛斯的倒立瑜珈動作間浮現。

葛洛斯這個運動的習慣三十年如一日,只有兩、三次有同事過馬路去把他叫回辦公室,其中之一是一九八七年的股市崩盤。

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高盛證券的總裁保爾森到中國出差時,就選六點鐘可以抵達的班機,到飯店後,直奔健身房,運動完後再開始工作。第二天早晨,一樣先到健身房報到。

除了動,CEO們也講求獨處、思考的時間。法國雷諾與日本日產汽車的執行長高森要求祕書不要在八點以前排會議,好讓他靜下來獨處。自己領導公司的知名時裝設計師王薇薇(Vera Wong)則特別珍惜獨處的夜間時刻,因為白天幾乎都在「救火」,只有此時能不受打擾、平靜地思考。

祕訣3:一定要休息

有趣的是,許多上班族被工作逼得加班不停、無法休假,這些高級主管卻強調,一定要休息。

每天、每週都要挪時間休息,做點有趣的事。

即使是在高競爭壓力的汽車業工作,高森仍不把工作帶回家。回家就是休息充電,跟孩子們玩,週末也不例外。而且他發現,藉此可以跟工作上面臨的問題有一點距離,星期一回去上班後,反而把問題看得更清楚,更能迎刃而解。

Google的副總裁梅爾每週五則是六點就下班,然後到舊金山玩耍。

就算是出差,寶鹼的賴夫里也在飯店靜坐休息五、十或十五分鐘,讓自己平息。「一定要休息,即使連星期天晚上都在加班也不例外,」賴夫里強調。

每幾個月更要大休一次。梅爾每四個月休一星期長假,星巴克咖啡的蕭茲每七個星期就旅行一趟,像海綿一樣,盡情吸收不同世界的精華。

祕訣4:分秒必較

要這麼愜意地休息,平時一定要有效率地管理時間。

星巴克咖啡在全球每五個小時就開一家分店,蕭茲用全球時區來做時間管理區隔。清早與上午,他專注歐洲的事務;接下來的時間留給美國業務;晚上就和亞洲通訊。

住在美國負責日產北美業務的高森則每個月都要飛日本與法國一次。他把這些時間固定,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在巴黎、第三個星期在日本。因為時間有限,他規定每個會議都不能超過一個半小時,一半時間報告、一半時間討論。

高盛的保爾森也以掌握時間精準聞名。如果晚上有應酬,大家都知道,要在六點半開始,八點半以前結束。這樣他才能十點就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運動。

祕訣5:電子產品不照單全收

他們的生活這麼忙碌,企業要與時精進,一定也大量使用電子產品才能掌握資訊、跟得上時代吧?

事實並非如此。許多CEO只選擇性地使用大家幾乎不離手的電話、手機與電子郵件。

在分秒必爭的金融業,保爾森沒用過電子郵件;葛洛斯不太讀電子郵件,也沒有手機,而且除了妻子打來的電話以外,一天只接三、四通電話,「我的座右銘就是,我不想被連結,我想跟大家斷線。」

另外,遍布全球的DLA Piper Rudnick Gray Cary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舒曼從不開手機,因為她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和客戶面談,想給客戶十足的注意力與尊重,不想被干擾。王薇薇也只接需要在三分鐘內得到答案的緊急電話,「如果我一直在接電話,就什麼事都沒辦法做了。」

但是多數人有他們依賴的電子配備。在網路上闖前鋒的Google工作,梅爾不可能不用電子郵件,但是她用收發快速的郵件軟體Pine來處理一天七、八百封的郵件。

旅遍全球,蕭茲的PDA手機則使用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通用的GoodLink收信與安排、記錄各種行程。

至於北美流行、容易收發郵件的智慧型手機Blackberry,則被賴夫里或哈潑柯林斯出版社的執行長弗里德曼用來傳送即時短訊,即使他們不見得喜歡這台小機器。

如果真的要掌握許多即時資訊,CEO們顯然鍾愛Dashboard軟體。軟體公司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利森在新婚蜜月時,就是靠著Dashboard在私家遊艇上隨時接收最新的業績資訊。包括微軟、奇異、湯廚等公司的高階主管也都是Dashboard的愛用者。

祕訣6:始終要回歸人性

不論這些企業菁英們的生活再怎麼有效率、再怎麼講求秩序、科技再怎麼進步,他們還是強調,一切要以人為本,講求人性。

賴夫里在辦公室擺了造型奇特有趣、甚至是粉紅色、黃綠色的座椅,希望人們願意進來多走走聊聊,不要覺得那麼不可親近。蕭茲跟各國分公司聯繫時,除了問業績,也記得恭喜對方,因為這些人際間的對話是很重要的。高盛的保爾森則親自打電話給六十來個CEO朋友賀年,雖然煞費多時,「但是感覺棒透了!」

企業CEO的電子寶貝

這些電子配備讓他們工作更有效率。

●電子配備或軟體:Pine

功能:用文字介面收發郵件,速度較快

使用者:Google副總裁梅爾

●電子配備或軟體:GoodLink

功能:PDA手機軟體,電郵軟體可以應用於所有運行微軟Windows Mobile軟體的無線設備,容易在世界各地通用,也更容易打開郵件的附件,允許執行多項任務,而且能夠更清楚地顯示出日誌上計劃衝突的地方

使用者:星巴克咖啡總裁蕭茲

●電子配備或軟體:Blackberry

功能:智慧型手機,附有小型的完整鍵盤,可以容易收發電子郵件與傳送簡訊

使用者:寶鹼執行長賴夫里、哈潑柯林斯出版社執行長弗里德曼

●電子配備或軟體:Dashboard

功能:應用軟體,只要一個按鍵就可以收到各地最新的資訊

使用者:甲骨文執行長艾利森、微軟執行長包爾默

oh my: 不過像我們這些年紀左右的不要不開機好嗎...


//
你的未來,決戰早晨

作者:吳琬瑜.張漢宜  出處:天下雜誌 390期 2008/01

一種叫做「晨型人」的新人種,正迅速在日、韓、台灣掀起風潮。利用上班之前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可能性,你,準備好加入「晨型人」的行列了嗎?

冬天六點半,天光漸漸亮。台北國父紀念館廣場已被各種早起團體分隔得體無完膚,充滿活力與朝氣,沒有一絲黑夜的猶豫、遲疑或浪漫的氣氛。

做瑜珈的人佔據了大門口的草皮,貼在地上做魚式動作。廣場的中央放著響亮的音樂,一群人使勁地跳舞。不遠處有一群人跟著老師做太極導引,緩慢中呼吸與使力,各佔地盤。

當然還加入每天都來報到的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在十二度的低溫中,穿著無袖黑色背心練跆拳道,跑三千公尺。「不要覺得辛苦,英雄是打出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郭特利認為天天早起能夠鍛鍊紀律與堅毅的性格,才能打出奧圖碼在全球投影機市場第二名的品牌之路。

晨型人來了!

有人早起鍛練意志力。

新任的韓國總統李明博,二○○四年是首爾市市長,當時他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運動一小時,閱讀一小時,從不間斷。這位種過田、當過建築工人、市場清潔工、現代建設CEO的總統,早起的習慣鍛鍊堅韌的意志力,當選之後提出的政見是「無論如何,都要拚經濟!」希望能帶領韓國在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有人早起悟人生,發揮創意。

今年初才開畫展「花甲」的蔣勳,連續八年夏天在法國巴黎畫畫。蔣勳提起這一次「花甲」的繪畫狀態和過去大不相同。過去好像要抓住短暫的夏日時光,畫得很急也很亢奮,到了六十花甲,生命面對一個週期的完成,覺得有一種領悟的安靜,生命也不再只是短暫青春的眷戀,不再只是夏日時光的亢奮,「每一個清晨,從黎明日出的微光看花,靜坐在花前,像參悟生命的來日方長,是歲月的老花,是頭髮的花白,但是也是生命的燦爛之花。」這一次他只畫了六張畫,但是其中兩幅已經被知名媒體人陳文茜與聯電集團的創辦人曹興誠收購珍藏。

蔣勳最黃金的工作時間一直是早上六點到九點,排除任何電話與干擾,九點之後,覺得已經專注工作三小時,之後的時光就隨心所欲。

有人早起追求健康。

早起運動最著名的企業家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整個台塑集團也承襲了早起運動的生活習慣。台塑集團副董事長王永在,不論刮風下雨,喜歡在早上五點打高爾夫球,是早場球賽的愛好者。

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王瑞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花二十分鐘跑跑步機三千公尺,再打一套太極導引與瑜珈融會合成的運動三十分鐘,多年如一日。身材清瘦、個性內斂的王瑞華分享早起運動的好處,「根據研究,有運動和多吃蔬果的人,平均壽命比不運動、不注重飲食養生的人,多了十四年。」她身兼長庚生物科技公司副董事長,身體力行養生之道。

有人早起維繫友誼。

由前財政部次長、現任匯宏顧問董事長楊子江號召的政大金融人早起聚會,每週六日沿著政大校園山路走一圈,不分晴雨,已經十年,包含了會計師、財富管理、銀行家、租賃業、媒體業等事業人士。

時間管理往早晨延伸

早起,不再只是個別行動,已經在許多國家蔚為風潮。

日本興起時間管理新概念。一種叫做「晨型人」的新人種,正迅速掀起風潮。其中的主要概念就是:你的未來,決戰早晨。

以往的時間管理是「注重效率」、「運用密度」與「化零為整」。例如,原本需要三小時才能做好的事,怎樣才能夠在一小時內完成;或是利用每天搭車通勤的零碎時間,準備資格考試;或是運用行動通訊,有效處理事情。

全球化運作,工作不落日。當時間管理發揮到極致,然後呢?

愈來愈多上班族發現,午休時,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或是必須跟同事客戶吃飯以維繫人脈,根本沒空做自己的事。晚上加班、應酬之後,拖著疲累身軀回家,當父母還得陪小孩,洗澡後頂多看一下書或電視,就差不多該睡覺了。

利用下班後充實自己?沒時間,累斃了。而且在疲倦狀態下,精神難集中,學習效果也不好。因此,當這些時間管理的理論發揮到極致之後,上班族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此時,時間管理的新戰場,就開始向早晨延伸。

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觀察,全球化時代,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工作,麥當勞速食延長為二十四小時。其中成長最快的時段就是早餐時間,五年來營業額累計成長二五%,「早餐的銷售時段從早上六點往前推至四點,」李明元說。

數字證明,近年來,的確有愈來愈多人早起投入工作。

(...以下恕刪)

引用自天下雜誌你的未來,決戰早晨大老闆的6個自律祕訣

oh my: 難怪今天我和老婆說家裡小baby都凌晨一點到四點起床,老爸就說,現在做老闆的流行早起啦~ -_-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5大原則贏得決策賭局


2008年1月 Cheers雜誌 文/吳凱琳

1996 年8月,英國布魯斯貝利(Bloomsbury)兒童出版公司的編輯貝瑞康寧漢(Barry Cunningham)收到厚厚一疊書稿,第一眼看到又臭又長的書名,他直搖頭。隨意翻了幾頁內容,沒想到卻是愈看愈起勁,當下便決定簽下這位作者,她便 是日後熱銷全球的《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 K. Rowling)。

《哈利波特》的暢銷不僅讓原本為單親媽媽的羅琳登上英國首富,同時也讓慧眼獨具、一手挖掘她的康寧漢,成了全美國最炙手可熱的童書編輯。

在 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的情況下,為何康寧漢反其道而行?他如何做出這個決定?「我只是單純地從小孩的眼光出發,」康寧漢說道。充斥著質疑、不公平、恐懼以及 憤怒,但同時又滿懷希望與夢想,如此矛盾而複雜的情緒與情節,完全不同於傳統童話故事般過度簡化、美好的劇情,卻抓住了所有兒童的心。

康寧漢對於兒童心理的精確掌握,是促使他決定簽下《哈利波特》的主因之一。但是, 好的決策,還不僅於如此。

決策就像是一場賭局,沒人知道未來確切的結果,但你仍必須下賭注。不論你是基層或高階主管,每天都必須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即使是第一線的員工,也必須具備獨立的決策能力。

你是高明的賭徒嗎?該如何做出好的決策?

1.承認自己的無知

除非看清自己的缺點,否則你的自大只會成為好決策的最大殺手。

「做出好決策第一步,就是大聲說出:『我不知道』,」《從A到A+》(From Good to Great)的作者吉米.柯林斯(Jim Collins)接受《財星》雜誌(FORTUNE)專訪時表示。

美 國南加州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以及密西根大學教授諾爾?提區(Noel M. Tichy)在11月新出版的《決斷》(Judgement)書中,分析多位《財星》500大企業執行長的決策過程後,也有類似的發現:這些成功的企業執 行長都非常有「自知之明」(self-knowledge),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美國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

威爾許在任時,每兩星期便從公司搭乘直升機,親自到領導力訓練中心克魯頓維爾(Crotonville)為精挑細選的潛力明星員工上課。

每堂課開始,威爾許會花15分鐘時間分享,談談奇異最新的重大決策、未來規劃或挑戰等等;然後詢問台下的人,若換做他們,會如何解決當前的難題。目的不僅是為了訓練員工的決策能力,更重要的是威爾許自己也在學習,或許這些明日之星可以提供他所沒想到或更好的看法。

2.找到和你唱反調的人

擁有自知之明,讓你更看清自己的不足,但是你還需要身旁有人敢大聲對你說不,才能真正辯出好的決策。

「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性格,」柯林斯回頭思索過去帶領研究團隊所犯的錯誤時說道,「我認為我的年紀比他們大、做過的研究比他們多、知道的事情也比他們多,所以我的意見才是權威。」最後的結果是,所有人只想著等他開口,沒人願意去想什麼是最好的答案。

因此,他在進行《從A到A+》這本書的相關研究時,便開始推動所謂的「反對遊戲」,要求所有人必須相互反對彼此的意見,也包括柯林斯自己。

此 外,為了強化成員彼此之間的想法刺激,他挑選研究團隊的方式也相當另類,喜歡雇用背景完全與商業無關、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其中他最喜愛的一位研究員是普 林斯頓大學畢業,主修中古文學,之後甚至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我之所以錄用他,因為我很確定,他根本不會在乎我的想法是什麼,」柯林斯笑說。

(oh my: 很有意思 ^^)

3.堅持「好的」而非可行的決策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麼是好的決策?我們該選擇最好的決策,還是退而求其次選擇可行的決策?三部曲(Trilogy)企業軟體公司執行長喬.萊曼德特(Joe Liemandt)便曾陷入相同的兩難困境。

2000年之前,電子商務熱潮達到高峰,供不應求的結果便是向客戶過度承諾,提供的軟體服務往往不符合客戶需求,這是當時許多高科技服務公司普遍的現象,三部曲公司也不例外。

萊曼德特很清楚這並非長久之計,因此開始要求改變營運模式,轉為以客戶服務為導向的企業。但顧問業務部門的主管卻潑了他一盆冷水:「喬,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太難了,而且過去10年來沒有人這麼做,為什麼你認為未來必須這麼做?」

這位主管的反對卻意外點醒了萊曼德特,「我們往往因為覺得不可行,委屈地選擇糟糕的決定,卻沒想到堅持最好的決策,然後試圖解決執行過程可能面臨的阻礙。」如今,他們已從當初的學生創業公司,轉型為年營業額超過2億美元的大型軟體供應商。

4.愈緊急愈要拖延決定

然而,好的決策絕對需要時間的醞釀,特別是在危急情況最容易變得短視。

關 於此點,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感觸頗深。2001年發生911攻擊事件,他必須力抗輿論急切要求有所作為的龐大壓力。「在我們還沒看清楚911事件塵埃落定後所產 生的影響之前,我認為最好的策略就是觀察和等待,」葛林斯潘在其自傳《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書中寫道。

當時每位國會議員都覺得必須推動法案,總統也感受到必須採取行動的壓力,航空公司和觀光業遭受嚴重打擊,報 紙充滿了各種裁員消息,然而葛林斯潘仍不為所動。在911事件之後的一週,他在一場公聽會上又再度說明自己的立場,「沒有人有能力完全計算出911悲劇所 帶來的影響。但幾週之後,驚嚇消退,我們應該更有能力來衡量這些事件對短期經濟前景所產生的動態影響。」

直到10月3日,最早清楚顯示經濟問題的指標——申請失業補助人數繼續惡化,此時葛林斯潘才下定決心,採取有限的經濟刺激方案。只不過受困於政治角力,直到2002年3月才真正出現刺激方案。

5.決策過程要由內而外

最後你或許想問,再好的決策究竟能發揮多大影響力?能產生多大的改變?即使面對環境的惡劣,它真能扭轉頹勢?

不妨看看美國航空業的例子,自從1972年開始,歷經石油危機、利率飆升、中東戰爭、911事件,航空業受傷慘重。

但根據美國《金錢》雜誌(Money)報導,從1972~2002年,投資人報酬率表現最亮眼的公司卻是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ern Airlines),擊敗了英特爾(Intel)、威名百貨(Wal-Mart)以及奇異。

根據柯林斯多年的研究顯示,決策結果的成功與否,外在環境的好壞並不具有決定性影響,如果太過在意環境而使得決策而變得保守或積極,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決策的過程應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柯林斯強調。先確立自己的利基點,擬訂策略方向,再順應環境變化而調整策略。正如同西南航空一直以低價航空作為市場定位,911事件的發生只是更加確立他們的決策方向經得起考驗。

面對未來的決策賭局,你有幾分把握?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種決策情境,都將是你最好的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