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七項有效率創意團隊的關鍵特質、協同創作引爆創意火花、 用大隊接力贏得創造力

(oh my: 嗯,要先不影響創意的產生(頭腦風暴法),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假民主真獨裁,要真的去,聆聽意見,杜拉克那篇也有講到)

七項有效率創意團隊的關鍵特質

五、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

最具革命性的創意通常發生在團體以新的方式看問題,或是發現沒有人注意到的新問題時出現。當團隊以這種方式工作時,點子往往轉變成疑問或問題。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已經發現,最有創造力的團體也是擅長發現新問題、而非單純解決既有問題的團體。

六、創新是缺乏效率的

在即興演出中,演員開口前並沒有時間評估新的想法,也因為缺乏評估,他們無法判斷這個想法是好是壞。即興式創新會犯下較多的錯誤,揮棒落空的情形不下於擊出安打。但是安打往往具有石破天驚的威力,足以彌補先前的無效率和種種失敗。

沒看到爵士富萊蒂劇團的演出結束,不可能知道為什麼比爾與瑪利要拿報紙給約翰,這個點子並無下文。第二幕出現一個次要情節,兩個演員接受證人保護計劃的故事,同樣沒有後續發展。 整齣戲中,有些點子根本沒有看頭,有些點子看來不錯,然而成為一項創新所必須的點子卻從未出現。在六十分鐘的即興劇中,許多點子演了卻沒有後續。同樣地, 當我們事後檢視一項創新時,通常只記得成就這項創新的一連串好點子,而不會注意到還有許多走進死胡同、沒有下文的點子。

七、創新是由下而上

即興式演出是自我組織而成的,沒有導演也沒有劇本。整場表演是由一群演員的聯合行動發展而成。同樣地,大多數有能力回應環境中突發變動的創新團 隊,也是自我重新建構的,不需要強有力的領導者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此外,他們傾向自發性地結合;當想法相同、志趣相投的人發現彼此時,團體就出現了。

即興式協作會將各個時刻的個別創造力,轉變為團體的創新力。然而,容許團體擁有自我編組的空間,對許多管理者而言其實很棘手,因為協作結果無法用 管理團隊的議程來控管,也較難事前預測。大多數企業主管喜歡從大型目標出發,再逐步解決細節問題。在即興式的創新過程中,團隊是由細節開始,再逐步建構大 圖像。風險更高,也更缺乏效率。但是當成功的創新出現時,通常會令眾人大感意外且極富想像力,絕不可能是單靠個人所能有的創見。
oh my: 有點類似頭腦風暴啊


協同創作引爆創意火花


譯者:金玉梅/整理 2007.11.21/ 第385期

我們常被曠世奇才所吸引,總認為他們充滿神祕感,而且具有改變世界的真知灼見。但是曠世奇才本身就是個神話;真正造成突破性創新的是團隊創造力

著名的創造力研究專家、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和心理學教授凱斯.索依爾(Keith Sawyer),花了十五年研究爵士樂團、即興式表演及各類大小型企業,在新書《團隊的天才──引爆協同創作的力量》中指出,當我們協同創作 (collaboration)時,創意在群體成員間浮現;創意火花飛舞得更快、更激昂,整體成就也高於個別努力的總和。

作者在此書中運用他多年的研究,對於人類如何在團隊中達到巔峰狀態,做了生動的描述。他也進一步分析腦力激盪法和創意對話的微妙之處,讓我們從一種全新的角度來認識創造力。

以下是本書部份摘要:

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寒風刺骨的海濱,五位站在沙灘上的在地救護人員,看著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駕駛他親手打造的飛行器,在時速二十七英哩的風中起飛。十二匹馬力的引擎讓萊特在空中停留了十二秒鐘,並在距離起飛點一百英呎的地方降落。 接下來,奧維爾和他的兄弟韋爾伯(Wilbur)輪番上陣,繼續飛了三趟,最遠一次在空中持續五十九秒鐘,距離達八百五十二英呎。

什麼原因讓這兩位俄亥俄州戴頓鎮的腳踏車技工,打敗研究經費不虞匱乏的頂尖科學家,並在各國競賽中打造第一部飛行器呢?

萊特兄弟靠的正是協作的威力:透過持續的對話,肩並肩的工作,他們釋放了創新力。韋爾伯.萊特後來這麼說,「打從我們還是孩童時,奧維爾和我就形影不離,玩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心意相通。我們經常共享彼此的玩具,互相傾吐自己的想法和靈感。生活中所完成的每件事情,幾乎都是彼此間對話、建議和討論的結果。」

火花一個接一個引爆

萊特兄弟也保留了記錄協作過程的詳細日誌。這些日誌顯示,萊特兄弟並沒有什麼靈光乍現的時候;相反地,他們的協作導致一連串相繼出現的想法,火花 一個接著一個引爆。早在一九○○年基蒂霍克鎮進行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時,他們已經花了四年功夫,讀遍所有關於鳥類飛行和滑翔機設計的文獻。每次試飛後,他們 就修改滑翔機的構造,到了第一階段的尾聲時,他們已經能安全地飛上天,還有好幾次飛行距離超過三百英呎。

一飛沖天

一九○三年,他們自行設計並打造了汽油引擎和螺旋槳,然後依比例加大機身以支持新增的重量。為了更有效控制機身,他們改良設計並增加第二個垂直尾翼。

九月,萊特兄弟四度抵達北卡羅萊納州,整個十、 十一月都忙著補救不斷冒出來的小問題。直到十二月中旬酷寒的日子裡,他們一飛沖天。

一九二六年五月,在牛津大學英語學系的路易士(C.S. Lewis)與托爾金(J.R.R. Tolkien)首度見面。路易士當時二十八歲,托爾金三十四歲。兩個人因為性格緣故,在這裡都有種局外人的味道。牛津的同儕根本對路易士沒有印象,而且努力排擠托爾金。

還有一點是,他們兩人有個共同嗜好,就是瞞著那些頭角崢嶸的同儕撰寫神秘小說和詩集。路易士和托爾金組織了一個讀書會,成員是當地的其他學者。

路易士為這個讀書會取名為「淡墨會」(Inklings),一語雙關地描寫他們不僅是作家,同時也是一群尋找「模糊不成形的暗示和想法」的同好。每週二,他們在牛津的「鷹與小孩」酒吧集會,討論北歐神話和史詩,每個人也大聲朗誦自己近來的作品。

在淡墨會組成前,路易士已經寫了一些不怎麼樣的詩。托爾金打從十八歲起,也私下寫了關於精靈和巫師的故事。由於團體內部逐漸建立起的信任感,這兩個人開始交換他們私密的寫作嗜好與心得。

創意圈打造史詩巨著

這些最先在淡墨會每週的討論會中出現的主題,後來展現在這兩位作家的著作裡。淡墨會成員的專長並不一樣,但是會聚焦在共同的主題上面。

每當討論中冒出一個新的想法時,成員會回家寫一篇與這個想法相關的文字。下一次聚會時,他們就當眾大聲朗誦自己的稿子,並聆聽其他人的批判建議。 托爾金專注的題材後來變成《魔戒前傳》(The Hobbit),以及三大卷《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一部描述精靈、巫師、惡龍和哈比人的史詩巨著。路易士的成果則是《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他們如果少了這個創意圈,可能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傳世作品。

企業需仰賴即時創新

一九八八年,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中指出,未來的企業會像一個交響樂團。

不過,杜拉克意識到,有總譜可以參照的交響樂作品並非最好的比喻,因為企業勢必需要即興創新:「企業沒有任何『樂譜』可用,只能邊演奏邊寫樂譜。」爵士樂比管弦樂團更能代表今天的創新活動,因為組織裡沒有現成劇本。協作過程中,有創意的解決辦法常會出人意料地出現。

隨著社會變遷愈快速,商業環境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愈來愈無法預測,企業需要仰賴更多的即興創新、更多的團隊創造力。

書名:《團隊的天才—— 引爆協同創作的力量》(Group Genius —— The Creative Power of Collaboration)

作者:凱斯.索依爾(Keith Sawyer)

譯者:邱如美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oh my: 我也喜歡魔戒^^ 很創新連結在一起確實很有火花哦~

再加一篇:
用大隊接力贏得創造力

《大師輕鬆讀》255期 類別:創意思考

▼五分鐘摘要
3個臭皮匠,勝過1個諸葛亮!
催生突破性 創意,不是靠孤僻天才腦中乍現的靈光。而是要讓所有成員都能夠 協同合作發展新構想,唯有如此,才能將組織成員的集體智力發揮 到淋漓盡致。


營造協同合作的工作環境

職業運動員經常提到,在比賽中會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態,當他們 處於這種稱為「心流」的狀態時,周遭一切似乎會變成慢動作,因 此能夠展現更強的能力。在集體創新上也有類似的現象,如果工作 團隊的成員能夠體驗到這種稱為「集體心流」的狀態,團隊就可能 產生極具創意的構想。營造集體心流,必須具備以下先決條件:


■團隊成員願意傾聽彼此的意見:這樣所有成員才能接受其 他人提出的構想,並且加以修正。
■參與機會均等:讓所有成 員都能自在地參與構思,不要期待由少數高手解決大小事情。要做 到這一點,所有團隊成員具備的技能水準必須大致相近,否則那些 具備較多技能的人會感到無趣,而技能較少的人也會備感挫折。
■願意讓對話繼續發展:逐步達成目標,而不是在同一些議題 上原地踏步。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候必須接受差強人意的過渡性解 決方案,而不是等待完美的解決方案出現才採取行動。
■認清 有可能失敗:利用失敗的可能性促使團隊進入心流狀態,不要因為 可能會失敗而退縮不前。

實踐協同合作的5項步驟


新構想的真正根源應該是來自協同合作,而非單一個人在創 意上的突破進展。許多心理學家對於新構想的發掘做了深入研究, 發現協同合作中的過程蘊含了下列基本步驟:
1.準備:在一段 時間內密集努力研究問題,並且深入了解其他人過去曾經嘗試運用 哪些方法去解決問題。
2.跳開:從事完全不同的活動,甚至向 其他正在處理不同問題的人請益。
3.觸發:出現可能的解決方 案,但是這項方案存在於其他人正在運用的構想、知識與互動之中 。
4.篩選:感覺到自己靈光乍現,只是此時的構想不必然傑出 ,僅是新穎或新奇的構想而已。
5.熟成:此時構想發展得更完 整,而且所有相關與必須整合的問題都已經納入考慮,也透過協同 合作加以處理。

案例:提款機
1976年1月,花旗銀行資深副總裁約翰‧里德 正在加勒比海的海灘上渡假,拿出筆記本,開始簡單記下幾項新構 想,希望能運用一項其他銀行都尚未押寶的全新科技,讓花旗銀行 的業績成長,那項科技就是自動櫃員機。構想是,在路邊廣設提款 機以建立起全美網絡,然後教育消費者如何使用,使顧客與銀行都 能獲益。除了這個概念之外,還想到要推出全美都能使用的信用卡 ,而不是只能在限定地區使用的信用卡,當時信用卡都屬這類。結 果當花旗銀行的自動櫃員機系統於1977問世時,比紐約任何一家銀 行都要早了好幾年。花旗銀行因此使市占率倍增,而且在市場上也 居於領先地位,競爭對手花了好幾年的功夫才逐漸趕上。
    
促進協同合作的秘訣


高度創新的企業會採行下列作法來促進 協同合作:
■成立「驚喜部」:針對目前研發中的技術,組成 團隊尋找其他意想不到的應用方式。
■安排實體空間促成創意 的對話:像是樓層採用開放式設計,讓大家在路過時可以看見目前 在進行哪些工作,並且提供意見。
■學會在「混亂邊緣」進行 即興思考:也就是要提出適度的規範,讓組織不至於發生全面混亂 的情形,又不能有太多條條框框讓新構想窒息。有些企業發現,要 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規畫出明確的管理者角色,以及詳 盡的專案執行優先順序。
■建立內部網路:這樣就能運用精密 的資訊系統來促進協同合作。電子郵件目前已經相當普及,這顯然 是項不錯的工具,可以幫成員彼此聯繫並持續對談。

更多集體發揮創意方法~ 《大師輕鬆讀》11/22出刊第 255期:〈用大隊接力贏得創造力〉

▼大師名言
※ 「創新是現代經濟的動力,無論是個人或組 織,未來的希望都在於找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各種急迫的 問題。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了解,協同合作能為產生創新帶來獨特 的助力,同時也希望各位都能運用上述對於集體才智的新創見,在 工作、家庭或社區等個人生活的領域之中,促成更有效的協同合作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運用協同合作的創新能量,使自己更頻繁、更 成功地產生獨到創見。不要再陷入過去對於發明家的迷思,集體才 智的成功經驗才是真相。今日的創新來自於高度複雜的組織與許多 互動密切的團隊,而今日的尖端產品更是由集體才智創造出來的。 」——索爾

※「協同合作可以將天差地遠的概念相結合;可以讓每個人更富 創意,而最重要的是,集體才智產生的意外成果,會遠遠勝過任何 一個人獨自思索的成果。」——索爾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三大魔力教你說好故事,讓老闆客戶通通買單

oh my: 昨天開會今天座談會都有這種感覺,雖然後面的討論不錯,但一開始的時候都會亂七八糟^^

當你表達意見後,卻總是沒人聽得懂?面對上司同事,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企劃書總引不起別人的興趣?那麼,你正欠缺了「說故事」的能力。

不會說故事嗎?未來的你,可能別想在職場上繼續混下去!在溝通極度重要的今天,懂得如何說故事,儼然成為職場上必需的技巧和能力。

知名導演易智言,以連續劇《危險心靈》拿下2007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其中關鍵正是,絕佳的說故事技巧,才能拍出《危險心靈》一劇,本週超能力學堂特別請他獨家傳授,該怎麼說一個好故事。

魔力一:「到底要說什麼?」-「主題」明確,才能吸引聽眾

 很多人都試過以下的情況。準備充足上台報告,在長篇大論一番後,主管同事仍一頭霧水。此時您應該回頭審視,你到底要說什麼;從影片的角度來看, 易智言認為,觀眾能否抓到你要說的故事主題,關係著他對故事的接受度,以當年「阿飛正傳」上映時,不少觀眾大喊看不懂,正是因為抓不到主題,自然興趣缺 缺。
 
 不過,一般人又該如何確定主題呢?易智言表示,人們最常犯的錯誤是蒐集許多資料,卻無法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以電影為例,導演易智言指出,當以愛情為主題時,常常很多題材過於廣泛而不明確,但是,一樣是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鐵達尼號,就已以「階級」為主題來做對比,也讓故事敘述上更明確地指出,是一場跨越階級的愛情電影。

當明白要表達的主題為階級下的愛情,中間會經過反覆衝擊,但故事結尾將發展出另一個新的解法。易智言說,「用一個觀眾都能了解的形式來表達,而不是一股腦把資料丟給對方去解釋。」

魔力二:用對方法,從一開始就講對方向!

透過「對比」關係,抓住「主題」。對比就好像是故事主題的標準線,只要是不相關的資料或是對比便可以丟棄,如此一來,也能讓你的故事主題將更為清晰。

「用對比,故事情節將更緊湊,更引人入勝,」易智言表示,將最重要、要宣傳的主題透過對比的事物來辯證,讓主題更清楚,也讓你說話的對象更容易理解。

講故事的本身,也是要透過精準嚴謹的結構,才能避免用錯技巧,走錯方向,讓觀眾聽不懂,也才能引起共鳴。就像是說笑話一般,為什麼有人總能把對方 逗得捧腹大笑,有人卻只能換來一陣尷尬?易智言說,這是技巧和形式上的問題。說的先後順序是什麼?笑話的巧思在哪裡?該在哪裡停頓?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結構 和不斷練習。

魔力三:用「衝突點」幫講者打燈,印象更深刻

至於,說一個好故事的元素中,到底有沒有特殊的魔力元素呢?「衝突」絕對是好故事的一個重要關鍵。以易智言編導的《危險心靈》為何如此成功,除了在於他說的故事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共鳴外,其中劇中男主角心中的夢想和現實環境的衝突,更明確刻劃出故事的面貌。

「衝突,讓故事很好看也更有節奏,」易智言表示,任何一場戲都可以將衝突作為基礎,任何戲都可衝突,如果你老是給觀眾的是單純無聊的「資訊」,而沒有衝突,那麼觀眾絕對不會有任何期待的。

同樣的元素,換到當紅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來看看,也是一個利用衝突營造亮點的例子,比賽過程中,製作單位常利用參賽者間的勝敗衝突,來吸引觀眾的目光,也創造出節目的面貌和特色。
 
易智言以拍戲為例,當述事無高潮起伏,則難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提出,人們見面時常問對方星座,似乎可以從星座知道對方一切,但其實非常空泛,對該人的印象不鮮明。

「具體描寫衝突點,減少形容詞的使用,故事自然更立體,」他最後建議。

 當故事說得具體,便可容易讓對方了解、產生興趣繼而接受。學會如何說一個精采的故事能力,相信即使在冗長的眾人會議中,你仍可以成為會議的焦點所在。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記得帶腦袋去上班-- Toyota員工創意提案制度

田(Toyota)自從1951年,開始鼓勵員工「一邊工作,一邊思考如何讓工作更好」,員工一定要在自己本身的工作範圍內思考要怎樣要如何改善讓工作更好 ,去年(2005) 日本豐田汽車愛知廠有6萬件創意提案,平均每1位員工提出11個創意,公司上上下下的每位成員,時時刻刻用心發掘可能隱藏的浪費或問題,透過提案改善制度,將每個人的智慧與潛力,做淋漓盡致的發揮。(豐田公司每年共56萬件改善提案)

為了激發員工提出創意的意願,每個創意提案最低500日元的獎金,最高則有 20萬日元獎金,或許獎金並不高,但是豐田的目的不是讓員工賺外快,而是讓員工有意願去思考。
員工有任何一個新想法,都可以寫紙條提報上去,提出自己的創意,創意正式提出前要跟上司溝通,這樣的好處就是員工有機會可以跟上司交流,上司也有機會可以了解員工的想法。

以下舉例幾個豐田公司代表性創意提案:

1.「同步台車」就是員工提出的創意表現,移動台車的好處是台車自動卡在正在裝配的車子旁,隨著生產線的吊車緩緩前進,小零件可以在台車上隨手可拿,不會浪費工人移動取零件的動作,因為移動台車的提案,而讓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2.「輕鬆坐椅」讓工人坐在吊臂前部的坐椅上,就能輕鬆地出入狡窄的車內空間,以輕鬆的姿態來作業。這個創意在1994年榮獲了「科學技術長官獎」。

3.「防誤裝置」是考慮到裝配一輛車子,有那麼多的螺 絲,會不會有遺漏呢?放心,有這個看起來像八爪魚的裝置,會準確地把螺絲吸在頂端,讓工人不用算要拿幾個螺絲。此外,在氣動螺絲起子上面還有感應器,有少 會亮起燈號,在台車上還有最後確認燈號,全部完成亮起綠燈才能進行下一個裝配工作。

  此外,在氣動螺絲起子上面還有感應器,螺絲少了會亮起警示燈號,台車上還有最後確認燈號,必須全部完成亮起綠燈,才能進行下一個裝配工作。

40年來,豐田的創意提案制度,已經產生了2000萬個創意,不僅大大提昇了豐田的效率,也大幅改進豐田汽車的品質。
豐田的成功,基本上,來自創辦人認為「人力」(Man Power)有無限可能的信念,以及數十年如一日的貫徹到底的決心與毅力。而最大的動力與關鍵因素,則是不斷強調降底成本,不斷激發人的潛力,不斷追根究底找出真正原因,不斷提醒「今日不改善,可能沒有明天」的危機意識,及不斷的主張要「現地現物」地至現場即時解決問題的行動方針。

日本豐田汽車愛知廠小檔案:
愛知廠目前(2006年)每月生產35,000 輛,平均每天1,900輛,廠房34萬坪,其中建物18萬坪。目前擁有員工6600人,分成二班制,(第一班06:25~15:00,第二班16: 15~02:00),一共生產7種車型,包括WISH、CAMRY、PREMIO...等。工廠內可分為四個廠區:包括沖壓區、塗裝區、裝配區、零件準備 區。採混合式生產方式,第一生產線裝配5種車型,第二生產線裝配2種車型。

文:作者 許文俊(Charles) 12/19/2006

oh my: 今天浩上課時有用到這一份資料哦,讚^^ (還有,作者的英文名字和我一樣)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建立談判氣勢的5種威力

oh my: 我還是喜歡自己看這本書的感覺,雖然這篇文章很教條式 -_-但還是引用:

摘自 《絕對成交》,麥格羅‧希爾出版

當你站在客戶面前,你在對方眼中的氣勢,就代表你對這個談判有多大勝算,也會讓你更容易贏得生意。而增加談判氣勢的秘訣,就藏在以下這5種威力中。

1.「正當性」的威力

即你的職稱、或公司市場地位的力量。任何人只要掛著足以影響他人的頭銜,就會發出正當性的威力。比如你的名片上印著「副總裁」,那在一個名片上寫著業務員的人面前,就具有十足的威嚴和勢力。但是在善用你的頭銜時,也需注意不要被別人的頭銜嚇到。

2.「堅持原則」的威力

有堅持一致的信念和價值觀,就可以建立起客戶對你的信任感,你的影響力也會因此增強。
舉例而言,假設你是一個業務代表,有一天你對客戶說:「我當然知道貴公司想省經費,但我的立場是,如果不能提供你好產品,我寧願不要做這筆生意。如果你為了省錢而要買次級品,很抱歉,我真的無法賣你。」如果你這麼說,客戶一定會更尊敬你,而願意與你交易。

3.「領導」的威力

即領導者個人具有令人欽佩的人格特質,比如誠摯、堅定、聰明等。如果具備這樣的領導風範和個人魅力,將有助於提升談判的氣勢。至於在溝通時,你的目標應該放在「讓客戶喜歡你」,甚至會願意因此妥協。但是也要記得,千萬不要因為喜歡客戶的個人特質,而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

4.「專家」的威力

當你在對方面前呈現出某個領域你比他專精時,你就建立起比他更高的談判氣勢。比如律師和醫師都是因為有專業知識,而讓人們不得不聽信他。
但反過來看,也不要讓你的客戶用專業威脅你。當客戶質疑你對產品的專業程度時,不要感到害怕,你可以勇敢說:「製造引擎不是我的專業所在,但是我們的引擎絕對是業界最好的,你可以對我們的產品有絕對的信心。

5.「情境」的威力

即談判情勢已讓自己或對手處在劣勢。最普遍的例子,是在政府機關或大型企業上班的人,他們通常有一套自定的作業模式,而且絲毫沒有周旋空間,他們自以為比客戶擁有更高地位,因此承辦業務時,經常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談判時,一旦對手擁有更多的情境威力,此時的重點是不要因為別人的氣勢而感到心煩意亂,而且千萬不要挑釁,徒然增加溝通阻力,應該再尋找機會,將情勢轉移到自己可以掌握的方向。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我很害羞,我能領導嗎?

對許多自認「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專業工作者來說,一旦從「做事」走向「帶人」的管理職,有時意味的未必是好運,反倒可能是一種災難。但是也有許多害羞內斂的"shy professional",仍然能成為非常好的領導者。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台灣愛普生科技董事兼副總經理李隆安,高興時有張圓圓的笑臉。在愛普生17年,他不僅是公司決策核心,大小員工都暱稱他一聲「李桑」的李隆安,更是部屬喜歡吐露心事求教的大家長。

如果不是出自李隆安自己口中,任誰都不會把「悶騷」、「內向」、「害羞」這些形容詞跟他聯想在一起。

然而從小被教育「小孩子有耳無嘴」,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畢業的李隆安,年輕時確實很為不擅溝通的個性所苦。1985年,他進入愛普生,公司上下不過30個員 工,每個人都被他罵過,個個對他感冒至極。更糟的是,當他好不容易升上小主管,帶領手下5名幹部,正要有所做為時,竟然4個人先後離職,整個團隊瀕臨瓦 解。

事實上,李隆安對工作求好心切,忙起來經常睡在辦公室。他的專業深受上司賞識,但是得不到部屬支持,挫折感一樣揮之不去。

他不能理解,明明自己沒有惡意,旁人眼中,他卻既嚴肅又不近人情,「不用扮就是黑臉」。

直到有一回,李隆安獨自赴日本受訓,碰巧坐骨神經痛發作,異地生病格外淒涼,才觸動他認真思考:「我在幹什麼?為什麼自己累,別人也不開心?」

當年李隆安心中的困惑,如今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對許多自認「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專業工作者來說,一旦由專業職被擢昇為管理職,從「做事」走向「帶人」,有時意味的未必是好運,反倒可能是個人的一種災難。

四分之一的害羞人口
這種生涯轉換的瓶頸,在技術導向的科技界又更明顯。

「我很害羞,我能領導嗎?」許多30歲上下,面對專業與管理兩條不同升遷管道的工程師,在抉擇時,都因此倍感猶豫與困擾。

其實,當初選擇專業職投入,而非與人廣泛接觸的業務或行銷,某種程度已經反映出個性的傾向。「就是喜歡機械、數字、工程;喜歡專注,」華邦電子人力資源處處長范祥雲觀察。

獨立作業的工作型態,當然更強化這種特質。凌陽科技技術資料室課長林建榮,先前當過5年工程師,他描述生活經常是:「兩、三天都在一個技術問題上打轉,跟著吃飯吃不好,睡覺睡不好,」自然沒有心力投注在其他事情上。

這樣幾年累積下來,一下子要扮演管理的角色,處理各種與人相關的問題,當然難免措手不及。

根據美國非正式的研究,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屬於「內斂型」人格。這些害羞的專業人士(shy professional),喜歡思考更甚於社交;善於獨力完成工作,更甚於與人建立關係。也因為在工作上表現優異,他們經常是老闆得力的助手,很容易進入行政體系。

然而,撇開升遷帶來的成就感,從專業走向管理,既要適應角色轉變,又要克服性格框架,確實是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難題。

1.從與人互動開始改變
首先要面對的壓力,從最簡單的跟人互動開始。

一家電子公司,剛升上法務室主任的女性主管就說,以前她進辦公室,總是筆直朝自己的座位走去,不喜歡東張西望。現在她不但會刻意環顧四週,還會跟每個同仁找話題寒喧,好拉近距離。

短短一段路,走得戰戰兢兢,她誠實地說,實在很不習慣。但她也不希望同事對她繼續停留在「獨來獨往」的印象。只是,「自己難免變得很敏感,更羨慕起別人能那麼輕鬆自在」。

而念茲在茲,隨時提醒自己改變習以為常的溝通模式,幾乎是免不了的日常功課。

凌陽科技技術資料室課長林建榮,今年2月才離開工程部門,改接內部技術文件管理。這不但是林建榮第一次當主管,而且一口氣就要帶領部門中4位女將。

即使大學在舊金山攻讀資訊科學,比起一般工程師,林建榮已經多出豐富的國外生活經驗,但對這個新職務,他還是絲毫不敢大意。

以往跟工程師談產品規格、開發,不管用的語言、定義,彼此都很清楚。現在業務牽涉到跨部門協調,「用字遣詞都要很小心,」他笑著說。有時候擔心對方誤解,回頭還要「趕快用e-mail再溝通一次」。跟女性相處,太太更成為當然的諮商專家。

畢竟,「做事是科學,帶人是藝術,」李隆安說。當年他就深刻嘗到箇中痛苦。工作能力再強,若是少了與夥伴良好互動,「無法分享,知識變得很有限」、「成果也不會被重視,」他一語道破。

所以他從日本回來,下定決心改頭換面。李隆安不但自掏腰包,花了3萬多元參加卡內基的溝通課程,又開始接觸佛法,還在家裡浴室的鏡箱貼上一張微笑的臉,每天學著對鏡子微笑。

如此「內外兼修」,才練就他今天的親和力。

乍看之下,要順利由專業職轉換到管理職,似乎並不容易。終究人的個性不是橡皮筋,很難有無限拉扯的彈性。

但是換個角度看,透過改變的過程,很多人也因此發掘出連自己都意外的潛力。

2.相信自己的潛力
套句成語,就是「不經一事,不 長一智,」巨有科技總經理賴志賢笑著比方。

雖然站在浪頭上,投入的是台灣下一波最有競爭力的產業--IC設計服務,但是賴志賢看起來就像路上最普通的工程師,說話說到興起,還會不自覺地搖搖手,跟著露出靦腆的笑容,完全沒有當了十幾年老闆的架勢。

儘管小時候想過要當企業家,但真正從工程師到CEO,對賴志賢卻完全是偶然。他本來在合德半導體(合泰半導體前身)工作,但後來公司要遷去新竹,不願跟著南下的賴志賢,就起了創業的念頭。

比起中階經理人因拔擢而轉換職務,賴志賢面臨的衝擊更大--不但對內要當火車頭,還要承擔成敗,對外打天下。

他回憶自己起初拜訪客戶,經常語塞。「不知道該講什麼,」賴志賢描述。

1998年,巨有本來打算上櫃,第一次面對滿堂的法人、股東,「腦袋一片空白,」尷尬的場面,更令賴志賢印象清晰。

即使對同仁,他都有不知從何開場的時候,「總是先從檢討案子開始,」賴志賢不好意思地笑笑說。

但他對這些不以為意,反倒很坦然:「不多試試,臉皮怎麼會厚?幾次就習慣了。」後來,賴志賢又到企經學會上了一年多MBA課程,慢慢在公司裡談到願景、策略。「每次都感覺可以再改善,就會愈來愈好,」他歸納心得指出。

其實,不管再內向、再害羞的人,專家都不建議還在沒嘗試前,就畫地自限,打退堂鼓。

「沒有人是真正排斥人的,」華邦人資處處長范祥雲認為,大多數人對別人都有善意,癥結在「沒有適當的方法表達。」

這時候,企業扮演的角色,不應該只是「趕鴨子上架」,更要積極地助員工一臂之力,幫他們跨出自我的藩籬。

范祥雲自己就是個好例子。

3.企業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中正大學數學系畢業後,范祥雲繼續攻讀MBA,後來才跨入人資領域。不同於許多人選念數學,只是聯招分發的結果,范祥雲的答案很出人意表:「我真的覺得數學有趣,而且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

他剛進華邦,起初負責薪資。一開始,范祥雲照舊不愛跟人說話,還動輒把部隊裡的管教方式帶進公司。典型數學人的思考模式是:部屬寫文件,沒有清楚的前提,不收;他們有不會的問題,還會發張考卷下去,3天後來考試。

只是華邦沒讓范祥雲我行我素太久。在華邦內部行之有年,對主管有套系統性的培育體系。通常幹部在晉升前,必須由上司先觀察他的管理弱項,受訓後3個月,再彼此討論進步的狀況。

而訓練內容,就是先告訴幹部幾個簡明的原則,讓他覺得有用,然後慢慢改變思考窠臼。

比如,先學會尊重部屬。范祥雲舉例,從前習慣脫口而出:「你這是什麼問題?!」得修正成:「你這個問題很好。」才能繼續對話。

「只要成功一兩次,就會發現管理原來沒有那麼難,」范祥雲笑著說,他不但做事方式跟著有了調整,連觀念上,都成了「訓練的忠實信徒」。

4.善用個性強項
事實上,對專業工作者而言,溝通與人際關係固然常是管理的門檻,但與其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彌補缺點上,不如善用個性的長處,反而更能建立個人的領導風格。

深思、樂於傾聽、有同理心,甚至是行動力,都是內斂型的經理人可以好好發揮的優點。

華義國際技術長張家齊,也是平常話不多,「惦惦型」的工程師。連他自己都知道:「我不笑的時候,看起來很兇」。

8個月前,他以空降部隊的姿態進入華義,帶領70人的遊戲研發團隊,他不諱言,不管是處境或團隊規模,都是個人生涯空前的挑戰。

與其在表情上下工夫,張家齊的做法是:「真的滿足部屬想要的工作環境與成長」。他發現研發環境長期不佳,地板很髒,就立即要求清掃,同時禁止抽煙。

他也調整部屬的職級,幫他們爭取加薪,做生涯規劃。甚至有需要,就一對一深談。

透過具體行動建立信任,「跨過這條線,感官上的障礙就不存在了,」張家齊笑著說。

而靠誠意打動人心,張家齊反倒能凝聚出肝膽相照的夥伴。過去幾次工作經驗中,最後許多同事都願意跟他共去留。

當領導的典範與時俱進,天生活躍外向、睥睨群倫的領袖魅力,未必永遠是主流。內斂、堅毅的特質,反而在這個時代中,透過《從A到A+》、《默默領導》等暢銷的管理論述,廣為強調與流傳。

新的領導模式
很多檯面上的企業家,譬如宏達國際總經理卓火土、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都是沉默少言的類型,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領導魅力。

一路從迪吉多電腦跟著卓火土創業,宏達OEM事業部營運副總經理劉慶東,跟著卓火土打拼十餘年,就深為他的的遠見、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折服。即使,「對大眾講話,實在不是他的長處。」

從部屬的角度,林建榮觀察,黃洲杰所以能帶動凌陽,也在於他「承諾員工的事情都能做到」,大家「相信實在的東西更勝於言語」。

你也是羞怯不擅社交的典型嗎?不管是過來人的經驗,或者潮流的走向,應該都讓你更有信心,嘗試不同的階段,走出更開闊的舞台。

P.S.出處(2003年4月 CHEERS雜誌)

引述自"http://www.pczone.com.tw/vbb3/thread/21/74385/"
後面還有一句: 很多人怕你,你就繼續幹^^ 以下恕刪..

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一、別試圖教豬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豬不高興!
二、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oh my: 一次也是旅遊,司機說把別人當傻瓜的人自己才是傻瓜,,,
結果我們被說這句話的人騙了)
三、別太祟拜別人,因為他跟他老婆做愛的姿勢跟一般人沒兩樣!
(oh my: 這句太過火了,,,
明明就有不一樣.)
四、不要以為自已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oh my: 當你休假時才能這麼講)

●開宗明義
莫非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莫非哲學;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莫非準則;東西越好,越不中用。

●開始
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
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人
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__
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領導人
愚人居高位,正如一個人置身山頂,他會小看每個人。 每個人也會小看他。

●智愚之間
有能力的──讓他做。
沒能力的──教他做。
做不來的──管理他。

●愛情
你愛上的人,總以為你愛上他是因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你最後硬著頭皮寄出的情書;寄達對方的時間有多長,你反悔的時間就有多長。

●早到與晚到
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
你準時到,卻還要等。
遲到,就是遲了。

●品質保證
一種產品保證60天不會故障,等於保證第61天一定就會壞掉

●東西
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
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尋找失物
你丟掉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精彩
你出去買爆米花的時候,銀幕上偏偏就出現了精彩鏡頭。

●排隊
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
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
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失事報導
失事的地點越遠,傷亡的人數就得越多,否則寫不成一則故事。

●攜伴出遊
你攜伴出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相對論
一分鐘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oh my: 嗯,沒錯,而且特別是當你在羅馬的廁所裡時)

// 以下引述WIKI對墨菲定律的解釋
摩菲定理英語:Murphy's Law),又譯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梅菲定理墨菲定理,是西方國家常用的俚語,近年來也普遍被華人所使用。

[编辑] 歷史

墨菲定理的歷史可追溯至1948年間,由當時參與美國空軍高速載人工具火箭雪橇 (Rocket sled)MX981發展計劃的John Paul Stapp上校旗下研究員首先提出,以當時亦有參與計劃的研發工程師愛德華·A·墨菲 (Major Edward A. Murphy, Jr.)命名。當時模擬實驗已清晰要求參予者把夾用正面夾好,結果還是有人連續47個夾都夾錯了,故此引申出一件事可以差到盡的時候便會差到極限。[1]

[编辑] 概述

墨菲定律是指「任何有可能出錯的事將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行政管理涉及的因素非常複雜,單就人為而言,管理學家也是極難解釋,故此,管理者自不能避免目標制訂和執行永不出錯,這個管理原則說明,如果一個危機將要發生,它總會出事,換言之,管理者需要時時刻刻做好準備,面對到來失誤和失敗。

墨菲法則是管理哲學的一個論點,包含著悲觀主義的元素,說明「得不喜,失不憂」,在工作上要時刻準備接受失敗,有些人常常說凡事無不可為,只要一鼓作氣往前衝,便能獲得成功,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就是世上永無常勝將軍,人生不免有挫折失敗。

可是反過來說,我們亦可從樂觀一方去想:「若要成功,總會成功」,墨菲理論沒帶有事情必壞或必好的成果,他只是讓管理者知道,能發生的事,總會發生,換言之,管理者必須對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作好周全的準備。

[编辑] 採用此定理的設計

這句話可以作為對消費者使用某一物品時可能出的錯及一切所構成的不便,作出一最壞預測以防治之用,如3.5吋的軟碟設計上,就設計成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插進機中,而現代的光碟機也只有一種放光碟的擺法,把出錯的機會減少,也是應用了這定律。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一項針對美國企業主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企業主認為最重要的四項能力與態度,分別是:溝通能力(包括口頭及書面)、誠實與正直、團隊合作技能、人際相處能力。

但最後必須提醒的是,各國研究都指出智慧跟才能外,努力、堅持才會讓人成功。成功沒有捷徑。

引述自 (這篇其實還OK,只是對溝通能力包含口頭和書面這點,和我的想法謀合,故摘要一點點^^,因為激勵永遠是需要的,而非冷言冷語)

中山大學劉孟奇:職場目標從五年規劃開始

作者:李雪莉 2007.11.07/ 第384期

「五年後我的人生如何發展」? 劉孟奇認為,如果在學的學生能掌握這觀念, 就不會慌張,反而能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職場人生。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聯發科技 揭開聯發科策略地圖

聯發科技 揭開聯發科策略地圖

作者:吳琬瑜 2007.10.24/ 第383期

如果沒有聯發科,全世界七成DVD影碟不能播放,一億支大陸白牌手機無法問市;沒有原相科技,紅透半邊天的遊戲機Wii搖桿不會如此敏感;沒有瑞昱半導體,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電腦不能發出聲音…。這些IC設計低調拳王如何發跡?如何擁有現在的成績?


低調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名下無房子,身價不斐卻住在園區宿舍內,出席公開場合話也不多。即使參加私人晚宴,坐在主位上,也不是最活躍、最多話、掌握全局的人;但他卻發動了一場近年來最令台灣興奮的成功商業戰役。

犀利的戰役是發生在手機晶片領域。二○○一年聯發科開始踏入手機晶片,七年之內,從手無寸鐵的後進者,到一舉攻下全球一二%的市場,打敗有歷史的企業Infineon(英飛凌)、NXP(恩智浦),令國際大廠傻眼。

真實上演「破壞式創新」商戰

「我可以坦白說,競爭對手都非常尊敬害怕聯發科,」IC設計全球龍頭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台灣區總經理張力行表示,聯發科成立只有 十年,除了成為全球VCD、DVD的控制晶片霸主,又以破壞式創新的手法,以低階、整合性高的手機晶片組,搶攻廣大的中國大陸白牌手機市場。去年手機晶片 出貨達一億套,預估今年佔有全球市場一二%。

「他把德儀這些國外大廠殺得乾乾淨淨,」台灣科技創投的龍頭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興奮地表示。

聯發科真槍實彈上演了「破壞式創新」的商戰。二○○三年,一位半導體外商台灣區業務高階主管,回報亞太總部競爭者消息,「要注意聯發科這家公司。」亞太區總經理的回答是,「他們的技術很低階,不用擔心。」

二○○七的今天,這位外商業務高階主管氣急敗壞地說,「我早就告訴他們,結果現在呢?到了今年的全球經理人會議,全球總裁才說『我們應該和台灣的聯發科學習』。」眼看著大勢已去的他說,外商就是反應慢,覺得自己的技術好,「老是要教育客戶,結果被客戶教訓。」

「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是二○○四年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出版《創新者的兩難》的核心觀念-市場領導者經常專注追求技術卓越,以滿足最挑剔的客戶,獲取高額利潤,卻讓挑戰者有機會以較便 宜的價格、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打下最廣大的肥美市場,震撼市場領導者。書中以過去企業戰役說明,接下來的戲碼是名不見經傳的後進者,站穩市場位置之後,正面進攻市場領導者的位置。這本書正是蔡明介推崇寫序並且熟讀的書籍。

聯發科進入手機晶片市場時,幾個主管辯論要進入3G還是2.5G市場,副董事長卓志哲建議從較低階開始。蔡明介回想說,「如果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應該不斷投資研發,但是遇到市場考驗,消費者願不願意購買,答案就很清楚。」聯發科最終選擇從2.5G的技術開始起步。

全球五大品牌的手機功能比較完整,每隻手機需要二顆以上的IC支援通話以及MP3、照相等附加功能,但是聯發科將通話及簡易的其他功能整合在一顆 IC上,提供給大陸白牌手機「整合型多媒體手機基頻晶片組」,讓大陸手機業者可以立即組裝出貨,一舉攻下全球成長最快、需求量最大的中國市場。

(以下略..)

問:可以再說明一下這些競爭策略?過去十年,聯發科都成功找到下一波的動能,靠什麼樣的能力累積與判斷,形成策略,並且執行到位?

答:這些競爭優勢包括清楚的市場區隔、成功的產品差異化策略、降低成本的商品化能力、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有效率的提供在地支援。

以無線通訊為例,以完整的多媒體無線終端核心晶片產品系列,和相應的軟體及平台,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更高的集成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階的多媒體功能,大幅縮短客戶time to market時間,進而提升客戶的產品相較於全球領導廠商的競爭力。

研發策略擬定前,要先考量市場定位,這是最重要的。例如手機的規格不斷在演進,聯發科從2.5G跨入,之後還有3G、3.5G及WiMax等。即使滲透 率,也會依區域而有不同,例如公司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當時2.5G仍低於三○%的滲透率,還在蓄勢待發的時間點,而且這塊市場特別大。

相對於手機晶片,聯發科的電視晶片投入時間比較早。但跟很多歐美廠商比較,還不能算是領先,他們在數位電視的投入就比我們早了幾年。不過,當企業有機會朝先進產品的開發方向走,就應該儘量往前走,尤其是當公司規模大了之後,一定要更早切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下看不大懂..)
問:IC設計公司最困難的是如何研發下一個明星產品?你如何看待建立聯發科研發的能力,並且如何評估有發展潛力的市場?

答:建立研發能力,要先建立研發人員在產品不同的階段,做不同任務的認知與能力。這對任何公司都是在研發管理過程,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彼得.杜拉克就說過研發的三項重要工作。包括第一,就是要持續改善,這是屬於連續性而且永無止境的工作。

第二是有妥善管理的演進。使用一項新產品、程序或服務,以生產出一項更新的產品、程序或服務。

第三就是創新。有系統地利用改變,帶來契機,做產品的突破。因此明星產品並不見得是只由創新技術來產生,而是整體研發與行銷互動,不斷改進的結果。

就評估市場而言,如何在大家都可得到的市調、產業資訊中,找出未來產品機會,本來就是挑戰,但先有公司整體定位與注意深入而微小的變化,應是要具備的兩個重要基礎。